內江以觀念和政策創新探路棚改
  □陳志強 本報記者 周海波 張嘯
  棚改涉及的征收拆遷,被不少人稱為“天下一大難”。
  如果問棚戶區改造中最難的是什麼,相信許多人會答是“釘子戶”。但內江市棚改辦副主任劉衛東卻說,最難的是觀念的轉變和政策的制訂與執行。只要有新觀念、有接地氣的好政策,就少有“釘子戶”;即使有,他也“釘”不住。
  內江棚改,用事實印證了這一結論。
  棚改提速:17天簽約率超90%
  2014年末,占地50餘畝的內棉廠棚改區,昔日低矮密集、電線交錯的舊房群已夷為平地。這家老企業一期棚改有1222戶,按期簽約率100%,按時搬遷率100%。“這要歸功於內江的棚改新政策,得民心予民利。”市房屋征收中心工作人員唐林說。
  2013年,內江被列入“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”。老工業城市的背後,有著鮮為人知的“沉重”:眾多老企業破產倒閉,留下大量危爛棚區及低保戶。根據內江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規劃,到2020年,全市棚改戶將達6.6萬多戶,面積約560萬平方米。“前幾年的推進不太理想。”內江市住建局局長、市棚改辦主任鄭華說,內江從2008年啟動棚改,截至2013年共改造3萬多套,平均每年5000餘戶。“以前一個地塊規模最大的有幾百戶,‘釘子戶’至少占20%,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棚改的推進。”
  這一現象在2014年發生根本變化。2014年,內江棚改創下幾項新高:全市新增棚改戶14047戶,超額完成省目標任務;規模上千戶的地塊不斷“涌現”,單個和總體規模均創歷史之最;30天模擬簽約期才到17天,平均簽約率就超過90%,有的棚戶區接近100%;40天的獎勵期內,簽約率達95%以上……
  在所有棚戶區改造中,“釘子戶”不過10多戶,不到以前的1%。棚改居民們自發組織義務宣講隊,寫倡議書、發宣傳單、做“釘子戶”工作;甚至出現“民間棚改隊”,協助驗收空房,引導辦理手續等。內棉廠棚改區居民自發組織腰鼓隊宣傳棚改,將僅剩的幾戶“釘子戶”全部動員出去。
  首要理念:盡可能放大群眾利益
  2014年的內江棚改,時間短,成效明顯。秘訣首先在於觀念與政策的創新。
  2014年,內江市委將棚改列為改善民生的“一號工程”,市委書記彭宇行強調:新常態下的棚改工程,在觀念和政策上要創新,要放大群眾利益,吃透國家棚改新政策,搶抓省政府與國開行開展棚改金融協作機遇,發揮貨幣杠桿作用,探索新模式。
  為此,內江搶先發力,獲得國開行省分行支持,首批項目獲批棚戶區專項貸款20.6億元。
  對於新棚改提出的“放大群眾利益”,棚改戶丁小林體會很深。他在東興區180.1㎡的老房子,貨幣補償遠超預想。老丁房屋市場評估價3450元/㎡,還能享受多項政府補貼獎勵,包括異地購房補貼、公攤面積補貼、提前簽約和搬遷獎勵、搬遷費補貼等,再加上12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等,加起來100多萬元。
  內江市市長楊松柏介紹,內江的棚改政策體現了最大限度讓利於民的理念,居民可自由選擇產權調換或貨幣補償。以貨幣補償為例,在異地購房補貼、公攤面積補貼、過渡費等方面,不少創新性政策在當地都是首次實施。
  產權調換也極為惠民,一律按套內面積結算,免公攤面積差價;對小面積住房,實行45㎡“兜底”。安置房小區化,裝修標準高,搬進即可入住。並且,“採用更為優惠政策特別照顧的困難戶占到總數的30%。”鄭華說。
  貨幣安置:實現“多點撬動效應”
  貨幣安置是內江棚改的一大亮點。僅城區首期1092戶棚改戶,就有638戶選擇貨幣補償,比例高達60.03%。
  丁小林說,他的房子面積大,選擇貨幣補償很划算,“能馬上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房,不必再苦等幾年。”
  貨幣安置猶如杠桿,實現“多點撬動效應”。內江市委常委、副市長周勇說,“少建幾百上千套還房,其綜合效益巨大。”眾多群眾選擇貨幣安置,既滿足了群眾及時住房的需求,以及選購自己喜歡房子的願望,又為城區節約大量珍貴土地,為城市升級拓展了空間。 貨幣補償縮短了安置時間。在市政府負責人看來,僅“過渡費由3年減為1年”一項,全市2014年就節約資金上億元,加上房地產市場帶來的稅收等,政府也能夠承受讓利於民的資金壓力。
  一把“網尺”:讓棚改置於陽光下
  元旦前幾天,內江石油容器廠棚改區已人去樓空。望著棚改大廳里的選房公示表、新樓盤規劃圖等,市中區房管局幹部尤鈞平感慨不已。“剛來時,公告被撕了幾次。後來棚改居民們瞭解到有這麼好的政策,特別是‘一把尺子量到底’,大家積極性高漲,目前98%已簽約交房。”
  尤鈞平說的“尺子”是指內江棚改網絡管理系統。通過這一系統,棚改戶簽約、選房、補償款計算等環節在網絡系統中自動完成,並全程滾動播出簽約、選房等信息。只要輸入選項、面積等基本信息,系統就按預設模式自動生成,計算出安置的面積、補償、獎勵等。
  棚改網絡管理系統,利用現代信息技術“固化標準”,消除暗箱操作的可能。“全市只有一名棚改辦幹部被授權擁有修改權限,且任何改動都會留下痕跡。”鄭華說,“不能改、不敢改、不會改”既保護了先簽約群眾的利益,又斷絕了其他人的僥幸念想,從制度和技術上將棚改置於公平、公開、公正的平臺。
  棚改網絡管理系統還極大方便了群眾。市民辦理手續時,只需出示證明,告之基本信息,然後在自動生成打印的協議上簽字,最快30多分鐘便可完成。“棚改宣傳的創新就是儘量滿足群眾知情權。”內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德超介紹,棚改宣傳由市委宣傳部統一牽頭組織,市棚改辦與各媒體參與,實行“整體聯動,統一謀劃”;媒體開設專欄跟進報道,讓棚改居民隨時瞭解棚改情況。
  內江棚改,還包括建立紀檢、主管部門、社會、棚改戶代表、媒體等“五位一體”監管體系,設立紀檢、監察電話;組建市、縣(區)、辦、局、組、人的“六級棚改工作架構”,責任到人、統一運作等新舉措。“內江棚改能快速順利推進的秘訣就八個字:以人為本,陽光透明。”彭宇行說。
  (原標題:放大群眾利益群眾算賬時才會滿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v08avxr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